Hort. Kew,ed. 2, 1: 372. 1810.
攀援灌木,常缠绕。枝圆柱形,密被短糙伏毛,有时也被微柔毛,叶腋内常有短枝。叶对生,稀轮生;托叶脱落,三角形,长3-7mm,密被短糙伏毛,深2裂,裂片狭三角形至钻形;叶柄长3-8mm,密被短糙伏毛;叶片干时膜质或薄纸质,卵状长圆形、卵状披针形,椭圆形、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2-9cm,宽1-4cm,但生于叶腋内短枝上的叶通常较小,基部急尖至钝,先端急尖至渐尖,下面被疏至密的短糙伏毛,脉上的毛较密,上面疏被短糙伏毛至变无毛,脉上的毛亦较密,侧脉每边4-7条。聚伞花序顶生,不分枝或有1-3分枝,长和宽均为1-3cm,密被短糙伏毛,无或具花序梗;花序梗长0.1-1.4cm;苞片条形,长3-5mm;花无梗或具长约1mm的短梗;被丝托椭圆体形至陀螺形,长1.5-3mm,密被短糙伏毛;萼檐裂片条形至狭三角形,长3-6mm,每花序中有1-3花的其中1(或5)枚萼檐裂片扩大成白色的萼叶;萼叶椭圆形、阔椭圆形、卵形或披针形,长(0.4-)2.5-5cm,宽(0.2-)2-3.5cm,基部急尖或圆形,柄长0.3-2.8cm,先端钝至急尖,两面疏被短糙伏毛;花冠黄色,高脚碟状,外面密被短糙伏毛,花冠筒长1.1-2cm,喉部密被棒状短柔毛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长2.5-4mm,内面密生金黄色小疣突,先端渐尖;子房疏被短柔毛。浆果近球形,长0.8-1cm,直径6-7.5mm,疏被短糙伏毛,后变无毛,光滑或具细皮孔;萼檐脱落后在果的先端留下环状疤痕;有时果具梗,果梗长约5mm。花期:4-7月。果期:6-12月。
产地:西涌、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等 1613)、大鹏,田心山、马峦山、龙岗、三洲田(深圳考察队 121)、梅沙尖、梧桐山(王国栋等 6320)、仙湖植物园、观澜。生于溪谷、山坡林缘、路旁或村旁灌丛中;海拔50-9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湖南。越南。
用途:茎和叶晒干可供药用或代茶叶泡水饮用,味甘,性凉,有清凉消暑和清热疏风的功效。